评论解读
当前位置: 评论解读 > 正文
评论解读
增强团结意识 凝聚复兴力量
2023-05-11 谢经荣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力量源于团结。”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力量,是凝聚人心、成就伟业的重要保证。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我们更加需要依靠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奋力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各项目标任务。

团结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面旗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历史表明,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不可能发展进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力量。依靠团结奋斗,我们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依靠团结奋斗,我们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依靠团结奋斗,我们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依靠团结奋斗,我们从容抵御各种风险、有效驾驭复杂局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拓展了一条康庄大道。实践证明,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汇聚起无坚不摧的力量,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现在,我们已经踏上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要治理好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越是接近目标,越是任务艰巨,我们越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筑牢团结的共同思想基础。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所在。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必须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充分发挥爱国统一战线的作用。统一战线因团结而生,靠团结而兴。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牢牢把握统一战线的本质要求,真正把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信仰以及生活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全体中华儿女都团结起来;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加强政治引领,引导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自觉接受和维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敢于同一切破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必须团结起来,坚决反对一切破坏团结的行为,共同抵御各种干扰和阻碍。要重视舆论引导,把网上舆论引导和网下思想工作结合起来,防止外部势力煽风点火、兴风作浪,破坏我国发展良好氛围;必须敢于发声、敢于亮剑,旗帜鲜明地同混淆视听、破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同时,要倾听来自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和意见看法,重视维护各方合法权益,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作者为民盟中央副主席)

《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11日 09 版)

学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ag在线网,搜狗百科 邮编:710124 版权所有@ag在线网,搜狗百科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化中心  ICP备案号:陕ICP备13005374号-4 陕公网安备 61011602000474号